井出敬二:中国在误读日本什么

从“同文同种”到“政冷经热”,中日虽一衣带水,其隔阂又何其深矣。在一些历史时期,两国国民相互认识主要通过媒介建构。似乎,消弭民间误解,客观认识对方,真实传达信息以促进两国之沟通,双方媒介责无旁贷。

所谓“责人者,原无过于有过之中,则情平;责己者,求有过于无过之内,则德进。”在要求日本一些人士正视历史的同时,也许我们也需要做些思考。

从近乎全盘否定到把经济奇迹引为经验,从儒家文明认知到理解日本西化之实质,媒体对当今日本的文化、体制和社会心态,有过多少研究和深入报道?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有没有引导民众误读了日本?本报就此专访了日本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井出敬二公使。

井出敬二先生出版其著作《与中国媒体打交道的方法——现役外交官第一线的报告》时,曾表示他痛感中国人的对日理解绝大多数是不足的。希望中国记者能对日本进行客观的报道。

希望岩松是一个开始

南都周刊: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,中国总理温家宝在4月访日。中国媒体开始宣传中日关系相关内容,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《岩松看日本》、《鉴真东游》等,请问公使先生如何看待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现象?

井出敬二:《岩松看日本》这样专题性介绍日本的节目,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出,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;这个节目所有费用都是由中央电视台负担的,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是很多的。从以上角度来看,它是一个历史性的、里程碑式的节目。

在这个节目里,介绍了很多主题,但很多主题,还可以在日中之间,做进一步探讨交流,以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。我这样说,并不是对这个节目评价低,而是高度赞赏,只是说如果在这个角度上,做进一步改进,再深挖下去,就会更好。我准备把《岩松看日本》的DVD重新看一下,还想和白岩松先生做进一步探讨。

也希望《岩松看日本》是一个开始,陆续能有中国的其他媒体也做一些相关报道,把这种日中之间的了解工作进一步发展下去。

南都周刊:公使先生提到《岩松看日本》很多主题设置得相对还比较浅,如果要做更深层次的报道,请问从哪些方面做?

井出敬二:笼统地讲,我觉得《岩松看日本》还可以做续集,可以在观众之间收集一些更感兴趣的点,观众之间不要局限于中国人,还可以包括一些看过这个节目的日本观众,他们的意见也可以听听。其实,只要有一个话题,就会有四面八方不同的声音。

其实日本还是受欢迎的

南都周刊:岩松看日本,是中国民众最近比较关心的话题,而日本民间如何看待中国的媒体活动,同样也是中国民众关心的。中日两国目前“政冷经热”,双方媒介难免也有对彼此的误读。从中国这一方面看,有一种说法是,多年来,中国的一些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民众误读了日本,请问公使先生,你认为这种现象有没有?

井出敬二:这种现象是有的。我想举几个例子。第一,在中国的媒体上,报道比较多的是从前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残暴行为,但对于当时的日本政府怎样制定关于亚洲的政策,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浅。

第二是,现在的中国对日本战后的认识不够。战后的日本,在各种领域都进行了彻底的改革,比如说完全制定了一个新的宪法,比较彻底地把日本改造成一个民主国家。政府有什么行动,都是透明化的,他们是不可以隐瞒国民的。这就是民主国家最重要的特点。但中国和日本体制有所不同,对于中国人来说,日本进行了这样一个民主改革,中国人对此不是理解得太清楚。如果这件事情理解不清楚的话,那么对战后的日本也是无法理解清楚。这个也不仅仅是媒体的问题,但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,所以请能够理解这一点。

第三,战后国际社会是怎样看待日本的。战后的日本首先是把自己发展起来,然后又积极地对贫穷的国家进行援助,很多国家对日本的做法有很高的评价。中国人对此也不是特别了解,一些人会以为日本是一个全世界都讨厌的国家,但其实日本在全世界还是非常受欢迎。

第四,从来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,去过日本后的感觉,往往是比想象中的日本好得多,认为日本人并不是那样不好。有这样一个例子,说的是一个中国小学生,被邀请访日,回来以后跟爸爸妈妈说:我觉得日本也有好人。这就说明,小学生认为日本都是坏蛋,肯定有这样一个前提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前提?这也需要中国媒体考虑。如果仅仅依靠中国一些媒体的报道信息,并不能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。日本政府从去年开始有这样一个计划,去年邀请1000个青少年访日,今年要增加到2000人。这也是为了让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。希望中国媒体能对此进行一些思考。

中国媒体处于变革中

南都周刊:如何让中国的民众更好地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,公使先生对中国的媒体有什么好的建议?

井出敬二:首先,我比较理解中国媒体生存环境和国外媒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。我也高度赞赏中国的一部分相关媒体非常努力地工作,但还有几点想要说的。比如说应该让一些年轻的记者进行一些训练,就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,真实地写出报道。比如说,像采访日中关系的报道,来大使馆采访之前,应该详尽地查阅相关资料,先做好功课,很多记者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工作,就跑来采访。

还有一点,不应向采访对象要钱,这一点是不应该的。在中国有这样一些现象,就是企业要一些记者采访时,企业都会给相关记者发一些钱,这在日本和欧美是绝对不允许的。如果这样做的话,作为记者,其基本观点就会比较不可靠。这一点希望中国的一些媒体能够有所反省。

最后,中国的媒体处于一个变革期,记者采访与报道的自由度比以前扩大了,希望中国媒介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自由度。